07印象阿尔山冰雪童话

作者:秋宇 来源:2007印象-阿尔山冰雪童话 责任编辑:guigui8

不知是不是为了降低我们对即将开始的阿尔山之旅的期望,临行前一天,全国范围内大风降温。我跟阿尔山的旅行社联系,那边说:“唉呀!你前几天不是还担心雪不够么。这回甭担心了。雪大着呢。”放下电话,我有点恍惚,搞不清这大雪是喜还是忧:可别下大发了,搞得连行程也耽搁了。入冬以来最冷的日子,来了!

去阿尔山的交通算不上方便,火车没有直达,更别提飞机了。从北京出发,一般会先到乌兰浩特,从乌兰浩特到阿尔山的班车每天有五六趟,算是比较多的吧。两地距离将近300公里,汽车还要走三、四个小时。也有从海拉尔转车的,只是海拉尔和阿尔山不是一个旗,每天只有早晨一趟班车对开,距离也比乌兰浩特远些。第三个转车点就是白城了。白城和阿尔山之间通火车,那铁路似乎还是日本人当年修的。也很慢。所以,不管怎样,去阿尔山不易啊,用秋的话说,就是山长水远。我们这次的路程安排是,去程从海拉尔转车,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到阿尔山;回程则取道乌兰浩特。这样路线不重复,可以感受更多的风景。这条路线在夏秋两季堪称完美,可以充分领略大草原绿茵如毯,繁花似锦,牛羊如珍珠散落的绝美风光。但冬天,特别是大雪之后,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完全被白茫茫的雪掩盖了。天色依旧阴霾,一眼望过去,灰白的草原和灰白的天空浑然一体,找不到分界线。我们不时还请司机停车,抱着相机跑下去想拍一些,但用不了三分钟就冻得跑回车里,寒风刺骨,手几乎僵掉。海拉尔到阿尔山的路上,有很大一片樟子松林,这是一种不落叶树种,经冬而不凋谢,在这北国的寒冬里,尤其显得傲然不羁。虽然司机师傅提醒我们说,这樟子松只有这片才有,到了阿尔山就都是落叶林了,但面对着一片白茫阴霾的天地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拍些什么又如何去拍。总的来说,对我们这一程而言,海拉尔到阿尔山一路乏善可陈,倒是午间在伊敏停车打尖,在一个叫“我家餐馆”吃饭,红烧羊肉做得地道,青菜也炒得爽口,吃得我们很美气。冬天天黒得早,下午四五点钟太阳就落下山去,天很快就黒麻麻的了,我们穿过伊尔施到达阿尔山的时候,不过晚上六点多的光景,阿尔山的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天冷,小城本就为数不多的人们都猫起来了。


[冬日的呼伦贝尔]

一路上的阴霾让我们有点担心明天的天气,如果还是这么阴沉沉的样子,可就没得拍了。一边和阿尔山的徐哥商量明天的行程,一边上网查天气预报,三个网站给出三个说法,有说晴转多云有说下大雪,让我无所适从。徐哥说,你们明天还是去森林公园吧。预报说这两天下雪了,赶早不赶晚,雪真下大了,封了路就更难走了。好像也只能这样了,这事情由不得我们,只能看我们的运气了。

我们就住在徐哥家的别墅里,房间都是按照标准间设置的,像酒店的房间,不像家。双层窗户内还有一层厚厚的塑料布,这让我微微有点失望:我知道这样会更保暖的,只是屋内的热气凝不到窗上,也结不出美丽的冰花了。我还想着能在雾蒙蒙的窗上乱画一气。第二天一早看我美丽的冰花涂鸦呢,看来,这个愿望是没机会实现了。

这里差不多早晨七点天亮吧,磨蹭到快八点,掀开窗帘一看,丽日晴天的,天边似乎还有点淡淡的流霞,不禁为贪睡深深懊悔:昨天真的是好累,整整一天的舟车劳顿,头一挨枕头便沉沉睡去,无梦到天亮。简单吃了早点,驱车前往远在几十公里外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好,处处入眼便是风景,沿途不断地停车,在伊尔施拍炊烟、篱笆的积雪;拍路边的树与远处的山。等到了森林公园已经快是午间了。


[朝阳下的伊尔施]

根据行前看的功略介绍,冬日里那里主要看不冻河和雪兔子。说起不冻河,倒要先介绍下阿尔山的名字了。一般,人们听到“阿尔山”,便想着这里是个山城吧,至少我当时是这么以为的,想着没准这里有连绵不绝的雪山看。山呢,当然有,这里是大小兴安岭林区,山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阿尔山叫山却不是山,这名字是蒙语的音译,是“圣泉”的意思 - 多有趣,明明是水,却叫了个“山”的名字。而这“圣泉”,指的就是地下的温泉水了。也正因为有了这温泉水,森林公园里才有了冰天雪地里依旧汩汩流动的不冻河水。不冻河的奇妙还不止于此,河水不冻,水面上却也结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薄冰,而雪就厚厚地积在上面,大团大团的,像一个个的雪馒头零星散落。靠近河水,听河水流动的声响,看冰凌晶莹剔透,看水草在水中柔曼地飘动……冬季不是阿尔山的旺季,加上离新年还有两天,整个景区里除了我们便再无别人,秋说,像包场一样,如此奢侈,仿佛150元的昂贵门票也没那么离谱了。


[不冻河水边的红柳]


[丽日下的不冻河]

曾在网上看到别的摄友拍的不冻河照片,日出日落时分,阳光将雪馒头们映得火红,河面上雾气蒸腾,果然很像是火山口的景象。我们没赶上日出,等到日落,追着光往河边赶,却怎么也下不到河边去了,只能在高处的路上远远地俯拍不冻河。夕阳将天边的云晕染得红艳一片,也将不冻河水映衬成一片红铜颜色,红亮亮的河水在白雪之中更为醒目。周遭树木萧瑟,那红红的河水却越发显现出一派勃勃景象,远处雾气隐隐,天上流霞恣肆,我知道我们手中的相机远不足以记录我们遭遇的美丽,最美丽的风景一定是印刻在我们记忆中的。


[夕阳下的桦林]


[晚霞映衬下的不冻河]

雪兔子还是石兔子?名字我有点含糊了。是一种鼠类的小兽,它的窝像一个个烟囱竖在雪中,中间是空心儿的,探手一试,还有热气。本来说雪兔子最多的地方是石塘林,那里是火山熔岩留下的遗迹,景区里还有爬地松(顾名思义,这松不是高高向上的,而是在攀爬在地上的。爬地松也是不落叶的植物,一簇簇的针叶上堆满了绒绒的雪。)我们去的时候可能还是偏早,传说中到处都是的雪兔子窝在石塘林里并没有见到。不过,我们在去石塘林的路边上倒是碰到了一些雪兔子窝,圆滚滚的。秋还拍到一个很有趣的:洞口上结了个小冰凌,形状像个小海马,真是难得。


[洞口有海马结晶的雪兔子]

我们沿着石塘林里的木栈道往景区深处走,地面上的雪平平整整的,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我们在这雪地上印上了第一排脚印,而我们的脚印很快会被后来的雪所覆盖。大地还将恢复它平整光滑的模样,像我们从来不曾来过一样。冬天的石塘林色彩简单,只有黑色的火山石和洁白的积雪,秋对这黑白两色的简单颇有感觉,拍了许久。我则环顾着四周的积雪稍稍放纵我的思绪:我喜欢那雪厚厚地堆积的模样,就像早些年收到的贺年卡一般纯净 - 我们在岁尾年初的时间来到这个冰雪世界,这天地就是阿尔山给我们的贺卡么?


[石塘林风光]


[爬地松印象]

其实,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致远不仅这些,只是冬日里的白雪将很多都遮掩了。这里有杜鹃湖,红艳艳的杜鹃花开和一汪碧水相映相守……那是别个季节的风景了。阿尔山的第一天没有让我们失望,甚至可以说是惊喜,我们在回去的路上不停地感谢老天爷,本来以为还会下雪的啊!

第一天的好天气大大鼓舞了我们。我们决定第二天不能再因为睡懒觉错过好时光,早早去往冻死人山看雾淞。冻死人山其实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飞仙岭,这两个天差地别的名字竟然说得是同一个地方,最初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过,等我们晚上坐在餐馆里吃着暖暖的狗肉锅轻松回顾一天的行程的时候,才深刻体会了人民群众的大智慧:那地儿可真冷啊!真的可以冻死人啊!然后,然后,是不是就是“天外飞仙”了?^_^。

去之前,也听人提过,说飞仙岭是看雾淞最好的地方,我行前一再打电话求证,真的有雾淞么?真的我们去就能看到么?不用考虑天气的因素?不是我罗嗦,我几次去吉林,只有一次运气好看到了雾淞,我深知那雾淞可不是一般人能碰上的,讲究的是天时地利:天要够冷,早晚温差要够大,最好还是上游的水电站放放水才能成就那一树的玉树琼花。徐哥信誓旦旦:俺们这儿的雾淞多着呢,十多里地!我诺诺应着,心里却将信将疑。这疑惑,直到站在飞仙岭前才全部打消,疑虑打消呢却感觉更加的不可信:天啊!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雾淞就真的这样绵延十几里地存在着,没遮没拦地铺陈在眼前!这也太,太,太奢侈了啊!

天气阴晴不定。早晨出门时看天感觉很透,到了飞仙岭,却发现太阳躲在云后面,光芒似乎被厚厚的云都吸尽了,白刺刺地挂在那里。我们依然是飞仙岭的第一批到访者。雪很厚,没膝只是小意思,好在我们穿着雪套,在雪里趟来趟去虽然无所顾忌,却还是觉得很累。走了一阵子就觉得气喘得急。走到半途,天上沉沉的云仿佛裂开条缝,一丝光线泻落下来,索性就拐进林子里寻景去了。飞仙岭的树种以白桦为主,但也搀杂着些别的树种。林中大多数树干笔直高耸,有些则横七竖八倒在雪地上。安静,四周静静的,能听到枝干们不胜积雪的重压发出一两声短促的声响。陷在厚厚的雪中像陷在松软的棉花里,四处都不着力。仰头向天,蓦然想起舒婷的一句诗“枝干在空中相握”。如果那“天空”是湛蓝的就更好了 - 我摔在雪里了,半天爬不起来,索性就不往起爬好了,躺在雪地里,更可以胡思乱想。秋拍得很有感觉,我觉得我快被冻僵了。


[飞仙岭雪凇]

前路漫漫,不知道距离山顶还有多远,更主要的是,不知道前面的景色会和这里有什么不同。我想下山,我想念车里的温暖了:“我们可以先下去,在车里暖和下,然后再上来。”往山下走的时候,碰到了上山去的雪地摩托,他们是上山滑雪去的。原来,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压压雪,就是一条天然的滑道!这样滑雪可有多爽,东三省咱也转过,从茫茫雾淞中飞身滑下也只有在阿尔山的飞仙岭了吧!雪地摩托下山的时候,把我们捎带了下去,钻进车里我才知道驾驶雪地摩托的就是徐哥。徐哥说,你们暖和暖和,然后开雪地摩托送你们到山顶去!都到这儿了,别留遗憾。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山林尽在脚下,而天空也露出了湛蓝的颜色。高处风急,比山下似乎又冷了十度都不止!相机的反应似乎都变慢了,秋的相机更被他的呵气给搞得冻住了。手指有些僵了,感觉却变得明晰起来,在山顶拍的几张雾淞是那天我拍的最好的几张照片。山上太冷了,风大,又没遮没拦,人呆不了多久。我们坐雪地摩托下山,滑雪的人则穿着雪板滑下去,各得其乐。半路,看到徐哥他们在捡枯枝拢火,这对城里来的一帮人可太有诱惑了,一群人围着火烤手,前所未有的暖啊!“如果这时候烧壶水,煮上一壶咖啡,躺在雪里喝,多美!”


[飞仙岭岭顶雪凇]

本来以为,飞仙岭的雾淞就是此行开到最美的雾淞了,但后面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什么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阿尔山去往乌兰浩特的路上,,直到白狼边界,沿途都是雾淞。我们本来是去那里守望日出的,但黎明时晴好的天气一眨眼就被厚厚的云雾拢住了。日出没见到,但沿途的雾淞却绝美。和飞仙岭的大片的雾淞林不同,这里的雾淞零散得多,大多三五成群而已,形态各异,别有趣味。飞仙岭的雾淞胜在气势,这里的雾淞则赢在姿态了。阿尔山的雾淞令人惊叹,以至于我们回来后连续几日,闭上眼,浮现出的还是晶莹的雾淞景象,甚至能够构想未曾见到的画面,仿佛那些雾淞,已经种在我们的脑海中,并且开始自行生长。


[白狼雪凇]

去口岸的路上,秋问我,那里看什么?我摇头。不知道。口岸,就是感受下边界吧。却没想到,那里也有惊喜等我们。界河处,连绵的远山被白雪覆盖,恍惚有些雪山的感觉。落日的余晖照在山上,竟然也有了点日照金山的样子。在阿尔山几日,都有落日看。包括回来的那天,早起云雾浓重,中午云淡天蓝,然后阴云密布,飘起小小的雪花,就在我们以为阿尔山之旅就会在这阴沉沉的小雪花中结束时,黄昏,天边竟然开始透出一丝光亮,并且那光亮越来越大,到最后,竟然又是漫天的彩霞。来不及将车子开到高岗上,我们就在路边,对着漫天的红云遥望。我再一次感叹手中的相机不足以记录我所遇见的美丽,我的文字不足以描述我心里的感受。我只庆幸,那些美丽,我曾经遇到;那些美丽,还在那里。


[口岸日落]


[落日云彩]

朋友曾经说起过一个经典的致谢结尾,如奥斯卡的获奖感言,想起这一程源自各方的帮助,这里也效颦一把吧:感谢秋宇,如果不是他的提议和坚持,我会畏途于路程的遥远与艰难,使得这次阿尔山冬旅难以成行;感谢无忌上的色友长白山,老骆驼等,是他们一行的阿尔山图片让我们严重中毒,欲罢不能;在行前几次和长白山老师电话咨询,得到他的很多详细提点,使得我们这次出行格外顺利;感谢徐哥,不仅仅因为他帮我们安排了车宿行程,更感谢他坚持用雪摩托将我们拉到飞仙岭山顶,领略了绝美风光,使得这一程了无遗憾;还要谢谢徐哥在雪地上燃起的那堆火,是酷寒的飞仙岭上最可心的温暖;感谢我们的包车司机王师傅,他带着我们在小小的阿尔山市尽心尽力寻找美食,狗肉锅和冻白菜的滋味令人难忘;还要感谢老天爷,他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降了场大雪,然后就奉献给我们三个丽日晴天,虽然没有看到日出,但三天的晚霞让我们心满意足;更要感谢无忌上看贴跟贴的众位,你们的评点和支持,才成就了我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