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雪飘走东北

作者:曼曼 来源:冰封雪飘走东北 责任编辑:guigui8

行走在雪原,踏雪时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还在耳边。

东北大地冬日里白茫茫的雪原、白桦,

千里冰封的江河、万里雪飘的旷野,

绚丽多姿的冰灯、冰清玉洁的雪雕,

严寒里的华灯初上,

美轮美奂的冰雪北国历历在目。

人已然回到了温润而又些许阴冷的江南,

东北、冬北,

依然令人思绪依依,心依依......

行程(看点):

乘火车到哈尔滨,直接转车抵黑河,并包车到瑷珲一行(冰封黑龙江界河,雪原、白桦、瑷珲纪念馆);

黑河乘班车返哈尔滨(行进在雪原中,冰灯、雪雕、老建筑);

哈尔滨乘班车经海林到雪乡(林间的雪野山庄);

雪乡乘班车在海林转乘火车返哈尔滨,再乘火车到吉林;

吉林(雾凇岛、冬之江滨)

雾凇岛交通:吉林乘班车→乌拉街,出租车(10元)→渡口,乘渡船上雾凇岛。从雾凇岛还可再去韩屯。

冬天行走东北装备:

从头到脚,准备抵御零下30度严寒的行头。头戴“打劫帽”,只露出眼睛,羽绒服上的帽子还可以再罩在外面。能保护面部与呼吸道免遭寒气袭击。涵盖帽子、口罩、围巾之功能,非常简洁、方便、实用。身上,从内到外排汗保暖内衣、抓绒衣裤、羽绒裤,两件羽绒衣,进出室内外便于穿脱。手上,带绒里子的分指皮手套,能带手套操作,不操作时手揣在羽绒服口袋里。脚上,厚氨纶袜、登山鞋。以上准备情况下,曾在黑河户外(零下25度)持续活动2小时,在其他地方(零下15度)持续活动3小时。

器材使用小提示:从室外返回时,先脱下外穿的羽绒服把相机包起来,再进入室内,待寒气散尽再拿出,避免镜头起雾。不用相机的时候,把电池捂在手心里,用的时候再按上,再准备一块备用电池。

其他:今年东北虽然是暖冬,平均户外零下20度,室内零上20度,温差高达3-40度。出入室内外,及时增减衣物,不能怕麻烦,以免感冒。室内干热,注意补充水分。

黑河是与俄罗斯的布拉格维申斯克城隔黑龙江相望的北疆边城。1992年曾因出差到过这里,肥沃的黑土地上几乎是一片旷野,还有几多田园、些许人家。见到最多的人是打着赤膊蹲在地上生啃着黄瓜,出大力兴建黑河新城的民工兄弟们,还有像骆驼一样背负着比自己还高的蛇皮袋,颤颤悠悠地从跳板上走过,从事往来易货的中俄“倒爷”(男、女都有)们。

对岸的布城,不大的城市里竟有多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学校,甚至不止一所大学。市民们身着款式各异、做工与用料考究的衣裙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看得出这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边境小城。时至今日,黑河的人对布城居民的举止高雅和文明、教养依然赞誉有加。可惜,他们当时的物资匮乏也是到达了极致。连孩子都不得不手捧着心爱的玩具来换取所需的日用品。然而人们绝无半点委琐之态,真乃伟岸之民族的精神力量啊。

下车伊始,往昔新鲜的记忆刹那间被眼前的高楼林立击碎,恍如隔世呀。在火车上结识的一位当地人很热情地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指点,于是我们乘出租(5元,市内均价)直接到江边,入住国际大酒店对面的家庭旅馆(20元 / 房)。吃饭在不远处步行街的“王家馆”,不错的饭馆,有黑龙江鲜鱼。

冰封的黑龙江面上有人为制作冰灯取冰,晶莹剔透的冰块都像大型的砖块那样光滑、平整。取下来的冰,整齐地码放在江畔的黑龙江公园内,像一道冰砌的墙一样。市民们抱怨道,元旦都快到了才开始做灯,什么时候能看呐。夏日里往来于江里的渡船、游轮都被封冻在了江边上。尽管在主要的路面上始终有人在打扫,风吹起,人们还是得一步一滑地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蹒跚而行,留下一串咯吱咯吱踏雪的响声。

下午3时许,天寒地冻的冰雪北国乏力的太阳余晖还未散尽,弯弯的月牙儿已高悬于另一侧的天际。这种日月同辉的奇景,在东北的冬天比比皆是,可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畔显出一片光彩。真没想到,这北国边城还有如此奇特的夜景。


(哈尔滨,从火车站一直到中央大街一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雪雕:农家乐)


(雪雕)


(阳光下的雪屋)


(吉林雾凇)


(流光溢彩的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