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AF G系列三剑客:

AF 200/2.8 APO G
AF 300/2.8 APO G
AF 400/4.5 APO G


   

Xitek、Pnp1   2002年10月


AF 200/2.8 APO G拍摄实例

AF 300/2.8 APO G拍摄实例

AF 400/4.5 APO G拍摄实例

Minolta自从198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机身一体化的AF SLR —— Minolta 7000,随之也推出了带有内置芯片的AF 200/2.8 APO和AF 300/2.8 APO,简称“APO版本”。

接着在1988年为配合第二代Dynax 7000i的高速AF的性能,再将AF 200/2.8 APO的内置芯片改进,推出了第二版:AF 200/2.8 APO HS(高速之含义)和AF 300/2.8 APO HS,简称“HS版本”。

1989年开始,Minolta将自己生产的一些有特色的大口径镜头(就是所谓的专业镜头)分类出来,形成所谓的G系列镜头,简称“G版本”,沿用至今。

同年4月,在原来的AF 200/2.8 APO HS添加了焦点锁定按钮,形成了AF 200/2.8 APO G。

HS版本与APO版本在外观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遮光罩上有不干胶贴条。

这三代镜头的共同特点是:光学设计没有任何改变。

AF 400/4.5 APO G是1995年9月推向市场的。

一般市场上400mm的折射镜头的最大光圈多数是f/5.6和f/2.8的,前者价格比较低廉,是发烧友的选择之一,比如Canon、Pentax、Tokina、Sigma等都出过AF 400/5.6这样规格的镜头;而f/2.8则是昂贵的专业镜头,比如Canon和Nikon都有这个规格的镜头,价格都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非专业人士是极少问津的。

而Minolta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其产品线上前有AF 300/2.8 APO G,后有AF 500/8 Reflex折反头和AF 600/4 APO G,如果出一款400/5.6的,估计没什么用户,为了不辱没G系列的名头,于是推出这款夹在f/5.6和f/2.8之间的400/4.5G,其售价在15K~20K之间。

由于AF 200/2.8 APO G和AF 300/2.8 APO G是保留原来设计,出品也比较早,所以没有后来的圆形光圈;而AF 400/4.5 APO G就是圆形光圈。圆形光圈的好处是在收缩1.5档光圈后,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虚化背景。

这些镜头的规格指标如下:

镜   头

结构
片/组

视角

光圈
叶片

最近距离
(m)

最小
光圈

最大放
大倍率

滤镜
(mm)

尺寸mm
(DXL)

重量
(g)

200/2.8 APO

8/7

12° 30’

?

1.5

32

0.16

72

86X134

790

200/2.8 APO G

8/7

12° 30’

9

1.5

32

0.16

72

86X134

790

300/2.8 APO

11/9

8° 10’

?

2.5

32

0.14

42后置

128X238.5

2480

300/2.8 APO G

11/9

8° 10’

9

2.5

32

0.14

42后置

128X238.5

2480

400/4.5 APO G

9/7

6° 10’

9

3

32

0.15

42后置

109X275

1920

这三支G系列长焦镜头有如下共同特点:

1、均采用IF设计,从而保证了机身驱动的敏捷性能;

2、均可以使用Minolta APO 2X I/II和1.4X I/II增距镜;

3、均配有遮光罩:

AF 200/2.8 APO G和AF 300/2.8 APO G为内置拉出式遮光罩:将遮光罩拉出再旋转,可以固定遮光罩;

AF 400/4.5 APO G则配有可拆卸遮光罩,不用时可以反扣在镜头上;

4、镜身上均有焦点锁定按钮;

5、均配置有随意设置的对焦距离限制装置:上图为最近对焦距离~7m左右;下图是7m左右~无限远;

对焦限制环的位置在对焦环后面。松开锁紧旋钮,转动这个限制环使其刻度转到镜身上的刻度的左边,则对焦被限制在刻度位置对应的某一距离到无穷远之间;反之,转到右边,则对焦被限制在2.5m到刻度位置对应的某一距离之间。这种设计,比起其他厂家用拨动开关来进行对焦限制的设计,自由度更大,因为用对焦限制开关,其限制范围是固定的。

<next page>

6、均有AF/MF保护档圈,以防止在AF时无意触摸到旋转的MF环。

由于AF时对焦环是转动的,为了防止意外触碰转动中的对焦环,在AF时需要将将保护罩向后拉并稍微旋转锁定,对焦环即被遮盖住,反向操作则打开保护罩。

下列特点是AF 300/2.8 APO G和AF 400/4.5 APO G所共有的:

1、有不可拆卸的三脚架接环,可以任意旋转。配有两种口径的螺纹接口,接环上还有背带扣;

2、采用后置42mm滤光镜。

下面是各部位的说明:

<next page>

从光学结构来看,这三支G系列长焦镜头均在镜头前端采用了两片大直径的AD玻璃镜片(AD——Anomalous Dispersion,异常色散,这类玻璃材料的特点是低色散,主要用于复消色差),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长焦镜头中的色差。

从厂家公布的MTF曲线看,所有的线条均在60%以上,AF 400/4.5 APO G由于最大光圈稍小,表现更为优秀。

实线为 10 lp/mm

虚线为 30 lp/mm

蓝色为最大光圈

红色为f/8光圈

AF 200/2.8 APO G

实线为 10 lp/mm

虚线为 30 lp/mm

蓝色为最大光圈

红色为f/8光圈

 

AF 300/2.8 APO G

实线为 10 lp/mm

虚线为 30 lp/mm

蓝色为最大光圈

红色为f/8光圈

AF 400/4.5 APO G

<next page>

下面逐一介绍各镜头的操作体会和实际拍摄表现:

一、AF 200/2.8 APO G

该镜头体积小巧,长度为134mm,重量只有790g,是一支便于携带的长焦镜头。

由于重量比较轻,所以这镜头没有设置三脚架接环。但是这支镜头的最大作用是在手持拍摄。按照一般的规律,使用200mm的镜头,快门速度应该保持在1/250s以上。显然,在许多时候,使用ISO 100感光度的胶卷,这个快门速度很容易达到的。

对于一些需要用到200/2.8端的用户来说,是选购AF 80-200/2.8 APO G还是这支AF 200/2.8 APO G?很为难。笔者同时拥有这两支镜头,经过使用,体会如下:

1、AF 80-200/2.8 APO G本身是一支很优秀的镜头;

2、在200mm端,AF 200/2.8 APO G全开光圈的像质优于前者;后者在f/2.8与f/4的像质都是很好的;

3、如果不考虑通用性只考虑像质和轻巧性,那么后者是不二之选。

AF 200/2.8G一些实际拍摄的照片。

<next page>

二、AF 300/2.8 APO G

这支镜头在同类规格产品中算是比较小巧的,但由于是金属的镜桶,感觉很重,用手拎着都嫌重,更不用说举起手持拍摄了,扛在肩上倒是蛮合适。

使用这支镜头,独脚架或是三脚架几乎是必须的,但是其三脚架环的位置有点偏后,即使配上加上了VC700手柄的Dynax 800si,架起来仍然感觉重心靠前。脚架孔位置如果能往前移2~3cm就好了。脚架环旋钮螺丝比较大,拧起来很舒服。

该镜头只有内置遮光罩,比较短,伸出时仅3~4cm,基本不能起到遮光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应该是保护前镜片不被过多地触碰到。遮光罩最前面是一层橡胶,其作用是使用中可以将镜头前端向下立在地上而不必担心磨损。

对焦环在镜头中段,其位置使得手动对焦比较方便。

虽然这只镜头是机身驱动的,但是由于是IF设计,感觉对焦速度还是很快的。拍摄一般的动体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由于f/2.8最大光圈,同时也是舞台摄影的利器,配合适当高感光度的胶卷,在保证一定细腻颗粒度的前提下,可以达到较高的快门速度。

AF 300/2.8 APO G拍摄的一些图片。

<next page>

三、AF 400/4.5 APO G

这是一支新设计的镜头,遮光罩可以拆卸,不用时可以倒装在镜头上。由于采用了这样的设计,所以遮光罩就可以做得比较长,遮光效果要好多了。

从实际拍摄的效果来看,这镜头正如其MTF曲线所表示的那样,最大光圈f/4.5与收缩到f/8的差距不大,这正是厂家设计这支镜头的原则所在。现在市面上一些400/5.6的镜头,在f/5.6的表现要明显弱于f/8,显然,实用价值就要降低许多。AF 400/4.5 APO G在f/4.5时的表现的确令人惊奇!这个可以从下面的实际拍摄照片可以看出。

从重量来看,不到2000g还是比较适中的,但是长度就长了些,装了遮光罩之后更夸张,估计这是厂家为了消除全开光圈的暗角而如此设计的,所以这是一支不妥协设计的镜头。

AF 400/4.5 APO G拍摄的照片。

结束语:

Minolta的长焦AF系列镜头除了本文叙述的三支外,还有:

AF 200/4 APO G Macro

AF 300/4 APO G

AF 500/8 Reflex

AF 600/4 APO G

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可能欠缺的是AF 400/2.8 APO G。

本文介绍的三支长焦镜头,对于喜欢长定焦镜头的用户而言,AF 200/2.8 APO G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对于AF 300/2.8 APO G和AF 400/4.5 APO G的选择,就有些为难了。

表面上看,AF 300/2.8 APO G + 1.4 II APO = AF 420/4 APO G,最大光圈比AF 400/4.5 APO G还大半档。而且从实际拍摄的效果来看,前者的组合也表现得很优秀,似乎后者的存在必要性不大。

但是要注意的是:价格!前者组合的价格起码是后者的两倍!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就是后者的存在空间。现在市场上AF 400/4.5 APO G的价格在18000左右,对于喜欢使用超长焦和资金拮据的用户而言,显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对于采用机身驱动AF系统而言,使用这类长焦镜头,如果没有体验,可能会存在能否驱动或者AF速度很慢的先入概念。实际上,由于这类镜头采用了IF设计,机身AF系统驱动模块所驱动的只是镜头内部的光学调焦组,所以速度也是很快的,限制AF速度的主要就是AF系统的算法和运算能力了。如果配合眼启动,系统的整体AF速度会显得更快。